压片机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压片机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机械-假如真的没了利乐

发布时间:2021-10-25 21:12:28 阅读: 来源:压片机厂家

前些日子,报纸杂志都在对瑞典利乐公司进行讨伐,理由是利乐采取了“捆绑销售”的策略,造成包装本钱太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本人认为这样的议论可以结束了。为什么?由于事件的两个主角--乳品饮料厂家和消费者,或说是利乐包装的用户,他们始终对此保持缄默的态度,实际上也是肯定了这类模式存在的公道性。瑞典利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软包装供应商。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也很快成为中国最大的软包装供应商。2002年瑞典利乐公司销售总额为75亿欧元,在销售额上,中国业务已占利乐全球的6%。虽然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利乐在中国无菌纸包装领域应当是占有很大份额,正是如此优势地位给利乐带来了这番争议。直接的导火索源自1家乳业公司的2002的年度报告,报告里面谈到在总本钱里面,包装本钱占到40%。这1时期,我国的乳品产量显现激增的态势,从2000年的124.57万吨增长到2002年的350.14万吨,到2003年1至6月已发展为246.07万吨。但是,随着产量的增加,乳品企业的利润率却没有相应的提升。因此有人据此便推断利乐公司应当负主要责任。笔者认为这类指责对为中国乳品饮料做出贡献的利乐公司是很不公平的。我们不该忘记这几年的乳品饮料大战是何等惨烈,1升装的利乐包鲜奶从8元直降到不足5元,上海还曾有过3元的超低价,这能不影响乳品公司的利润吗?如果答案是否是定的,那就只能解释为前几年乳品行业存在着暴利。不知大家是否是记得810年代初期,我们拿着奶瓶去奶站换奶的情形,灌装不满,密封不严,虽然不满意但只能接受,由于别无选择。与此同时利乐公司从1979年向我国售出首台“砖形纸盒无菌罐装机”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从此开始了我国液态食品包装从瓶装向无菌纸盒包装转变的历史。同时中国乳品市场也从地域竞争发展到全国竞争。中国最大的乳品公司伊利团体,最初只是1家小型乳品厂,主要服务于呼和浩特周边地区。该公司1直希望将质优价廉的本地乳品送往全国,特别是乳品发展迅速的华南地区,但是苦于没有1家适合长途运输的中国包装供应商。在利乐公司的帮助下,从呼和浩特运出并保存完好的奶产品在华南地区迅速打开局面,截至2002年底,利乐公司已为伊利提供61条生产线。据伊利团体有关人士表示:“从原材料改进到营销培训的全部进程,利乐都提供了大力的支持,我们是真实的合作伙伴!”这样的伙伴,哪个企业会舍得抛弃?利乐包装为中国乳品饮料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作为全球最大的软包装供应商,利乐公司能够在中国获得经营的成功,是经过不断地技术改进和市场竞争所取得的,而不是所谓的依托不同等条款来获得的。在设备领域曾有1家广东的机械厂仿制过利乐包装机,但饮料保质期只有采取利乐包装的1半,故而市场占有率很低。在无菌包装领域,可谓国际巨头的美国国际纸业(屋顶包)和瑞士工业团体(SIG,康美包)都曾是利乐强有力的竞争对手,10年过去了,国际纸业准备退出中国无菌包装市场,而瑞士工业团体直到2002年底才在中国建立了第1家生产企业,预计2004年1季度才能投产。而同期利乐公司在中国的产量已将对手远远地抛在身后。利乐公司在中国摒弃了“铁路警察各管1段”的营销模式,放下跨国公司的“架子”,以全面帮扶的方式,加固下游产业链条。这是1种不容谢绝的温情主张对拆迁方案不满意怎样行政复议,1种具有震动性的营销理念。这样的主张极具“杀伤力”。利乐公司不是以入侵者的姿态参与,也不抢占你的市场份额,反而是无偿支援式的,以跨国公司的丰富经验,和员工过硬的专业素质、高度的责任感和投入感来帮助企业成长。这对正在成长中的中国企业来讲,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大馅饼”。由此我们不难看到,利乐公司的营销已不再局限于本身产品的市场与推行,而是把营销目标的发力点集中于客户的成长。2001年利乐公司曾在媒体上大做“利乐A+”广告,效果明显,还有大家非常熟习的“找到利乐,找到新鲜”广告词,这都是为乳品饮料厂家做的产品质量宣扬广告。直至本日,国内还有哪个上游企业会为下游生产企业做形象广告?恐怕还没有。(在本文的附录中有统1企业副董事长颜博明先生对利乐事件的看法)从1979年到2003年,利乐公司进入中国已有24年了,几近没有出现过由于包装问题造成客户产品质量降落而影响名誉的事情违章建筑被强拆如何确定补偿,其稳定的质量得到了消费者和厂家的认可。曾有企业试图研制能够替换利乐包装的产品,但都不太成功。听说山东某企业研制成功了可以取代利乐无菌包装纸的材料城管可以强拆室内搭建吗,但性能怎样,不得而知。笔者曾到超市调查购买利乐包牛奶的消费者,60%认为现在的包装很好。如果换成其它包装材料,牛奶的质量是否是有保证?况且即便换成另外1种本钱较低的材料,企业是否是会把这部分利润让给消费者也未可知。我国加入WTO已两年了,WTO要求的是产品质量同等情况下的同等竞争。但现在的情况是我们的包装材料生产企业在设备、材料和市场营销方面都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单纯片面地指责利乐公司利用不同等条款要挟企业,弄不同等竞争,是否是还有实际意义?不知道有没有人认真思考过这样1个问题,假定中国真的没有了利乐,国产包装材料的质量能够跟得上现代乳品饮料行业的发展?而且在现有包装本钱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企业只有依托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品牌形象才能占据市场,消费者才能喝到越来越好的乳品饮料。假定中国真的没有了利乐,是否是会爆发1场乳品饮料包装材料大战,个别乳品饮料企业是否是会依托包装材料本钱的降落而取悦消费者?而1旦产生包装的质量问题,对乳品饮料企业来说则无异于灭顶之灾,对中国的乳品饮料行业而言也将是1场灾害。假定中国真的没有了利乐,我们下1个指责目标是否是该轮到“康美包”了?都WTO了,我们要做的不应当是1味地怨天尤人,练好内功,胸怀开阔,放眼世界,同等竞争,这才是我们要做的! 信息来源: 东方网